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行业资讯 » 热点 » 正文

1984年,中国第一次购买航母,到手的虽仅是船壳,上面却有宝贝

152023-10-03 05:36:12

“你们中国人把这艘船买回去,只能当做废铁处理,明白吗?”1984年的一天,澳大利亚人指着港口里拆得千疮百孔的“墨尔本”号航母,得意地对中国中山拆船公司的代表嘱咐着。中国代表连连说着“yes”,但眼睛一直看着这艘航母的甲板,眼睛闪着光。“墨尔本号”航空母舰,曾经是澳大利亚海军的旗舰,但是自入列之后却厄运连连

标签: sdf

你们中国人把这艘船买回去,只能当做废铁处理,明白吗?

1984年的一天,澳大利亚人指着港口里拆得千疮百孔的“墨尔本”号航母,得意地对中国中山拆船公司的代表嘱咐着。中国代表连连说着“yes”,但眼睛一直看着这艘航母的甲板,眼睛闪着光。

“墨尔本号”航空母舰,曾经是澳大利亚海军的旗舰,但是自入列之后却厄运连连,先后撞了七艘船,合起来死于事故的人足有一百多个。这些撞击,以及其他的事故,让“墨尔本号”舰体严重受损,原本是只能当废铁的。但是,当时海军实力还不强的中国,却突然表示了对这艘破船的兴趣。澳大利亚人自然是乐得将这么一艘厄运航母转手,但是中国人是不是做了一笔不值的买卖呢?其实不然,这艘舰上,有两个东西在中国人眼中是个宝贝。那么,这些东西是什么呢?是不是真的宝贝呢?

这就要从“墨尔本号”的前世今生说起了。

二战中后期,为了满足未来在海洋上的多航母协同作战,英国人开发了“护航航母”的概念。这是一种小型的航母,上面搭载不了太多飞机,但是造价便宜,制造周期短,可以快速地投入战斗。

这种小型航母的代表作,便是英国的“尊严级”航母。这一级的航母排水量只有两万多吨,上面只能搭载四十架左右的飞机。

而“墨尔本号”,就是“尊严级”中的一艘。这艘船从1943年开始建造,但是刚刚完工了一半,二战便结束了。大量的“护航航母”失去了用武之地,“墨尔本号”的建造也被中断。此后,英国人在美国和苏联的联手算计之下,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,财政日益吃紧。太多的航母,他们也养活不了了。

然而此时,已经独立出去的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,突然想要着重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海军。他们盯上了物美价廉的“墨尔本号”,希望购买。英国人求之不得,立刻答应以10英镑的价格,将“墨尔本号”卖给澳大利亚。但是出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精明,英国还给出了附加条款:墨尔本号的相关武器,必须从英国购买。

这笔买卖,是典型的“双赢”:英国人甩掉了包袱,还收了一笔钱;澳大利亚人花的钱不多,还弄回了一艘航母。双方各得其所,都很高兴。可是澳大利亚人没想到,“墨尔本号”是一艘名副其实的厄运之船,它牵引厄运的能耐,比“泰坦尼克号”都要大得多!

1956年,“墨尔本号”的装配工作完成,离开朴次茅斯港,去往澳大利亚,从此成了澳军海军的旗舰。但是,刚刚入列的第二年,“墨尔本号”就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,给所有人来了一个下马威。

1957年,“墨尔本号”在军港之内,离奇地和“蓝卡”号军舰相撞。好在双方速度低,都是只受了些小伤。虽然澳方海军展开了一些调查,但是因为事故小所以最终没查出什么来。当时谁都没想到,这是“墨尔本号”一系列撞船事故的开始。

1964年,“墨尔本号”突然离奇地和自己的护航军舰“航海者号”驱逐舰相撞。这是两万吨级的航母和一艘几千吨级的驱逐舰碰撞,双方的损坏都很严重。“航海者号”被拦腰切断,沉入了海底;“墨尔本号”前舷和右舷被撞出了大洞,平衡水仓进水。尤其严重的是,有82个人死于本次事故。

1969年,“墨尔本号”在进行演习的时候,美军“伊文思”号驱逐舰又发生了碰撞。这次事故,直接复制了和“航海者号”相撞的那次,“伊文思”号葬身海底,73名水兵葬身鱼腹。

此后,“墨尔本号”又经历了多次撞船,但是没有再发生过如同这两次一样的严重事故了。可饶是如此,“墨尔本号”的名声仍然是一落千丈。甚至有好事的人,称其为“好撞之舰”。而真正让人觉得诡异的是,这些事故都是其他军舰的责任。似乎任何军舰和“墨尔本号”航母一起航行,就会莫名其妙地操作失误,自动将人头送到“墨尔本号”的刀口之下。

接下来,在1974和1976年,“墨尔本号”在悉尼港内,又先后和一艘客轮和一艘货轮相撞。“好撞之舰”的名声,再一次得到了印证。

但即使如此,在澳大利亚人眼里,“墨尔本号”仍然是值得继续加强的主力战舰。在1969年和1977年,“墨尔本号”先后在美国和英国进行了升级改造。它的飞行甲板被加大,电子设备被更新换代,还装上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蒸汽弹射器。在澳军眼里,这艘舰仍是他们的主力战舰。

然而,“墨尔本号”很快就让澳大利亚海军失望了。这艘军舰似乎天生有一种“破坏欲”,平时不撞别的船时,就拿自己开刀。1972年10月15日,“墨尔本号”突然燃起大火。由于军舰本身有消防设备,发现得又早,火灾最终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。然而和撞船一样,这仅仅是个开始。

1979年3月3日,“墨尔本号”的一台锅炉突然发生爆炸,导致了一些士兵受伤;紧接着在8月22日,墨尔本号在驶入太平洋之后,安装在舰桥顶部的雷达罩居然掉了下来,一头栽进了大海里。

频繁的事故,让澳大利亚海军忍无可忍。他们认为,为了自己和别人的安全,这艘舰已经不能再用了。1982年,“墨尔本号”进入备用状态。同时,英国在“马岛战争”中被阿根廷反舰导弹击沉了航母,这个消息让澳大利亚海军感觉到,航母恐怕不是反舰导弹的对手。既然如此的话,“墨尔本号”这艘“好撞之舰”,就真的没有继续保留的价值了。于是,他们组织人手,开始拆除舰上的武器和雷达设备,焊死了船的尾舵,准备把它当废品给卖了。

消息传来,中国造船厂的领导立刻决定,加入“墨尔本号”的竞标行列。我国的技术人员想把这艘航母弄回来,看看航空母舰到底是怎么回事。而海军的装备部立刻表示全力支持,临时抽调三十多名专家,组成考察团,前往澳大利亚具体评估。

当时,中国还没有能力设计和制造航空母舰,甚至连上面的一些零件都无法生产。考察团的科研人员上舰考察,可以说完全是去学习的。但是,这在当时来讲,仍然非常有意义,毕竟当时的中国海军装备部,还没有人接触过航母。如果未来有相关计划启动,光是技术累积这道关口就得经历十年左右。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,这个时间我们等不起。

考察团员拿着照相机、摄像机,以及其他测绘工具,挨个舱室的对“墨尔本号”进行了数据采样。每天晚上,他们都会在回到旅馆之后,将当天的所见所得绘制成图纸,并制定出第二天的勘测计划。

几天的考察下来,团员们不但对航母的具体情况有了了解,还有其他收获——他们在这艘废弃的航母上,发现了宝贝。

“墨尔本号”此时虽然总体结构没动,但是能拆的东西都拆走了。武器系统、雷达系统,甚至动力系统,全都没有了。但是不起眼的阻拦索和弹射器,却在不经意间被保留了下来。

航母上的拦阻索,是飞机降落时最重要的辅助设备之一,有着“航母生命线”的称号。虽然看上去只是一根钢缆,但是其中却涉及了液压、机械、电子元件等多种高精尖技术。单说那条钢缆,其韧性如何、强度如何,这些都是有极为严苛的要求的。老实说,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生产阻拦索的能力。对于整套系统如何运行,更是一头雾水。能获得一套较为完整的阻拦索系统,对日后中国发展自己的航母,意义极为重大。

而比阻拦索更加重要的,是弹射器。准确地说,是蒸汽弹射器。

蒸汽弹射器出现于二战末期,主要的作用是协助飞机加速,让其尽快达到起飞速度。虽然在欧美国家,这种装置已经使用了半个世纪,但是对中国来讲,这个领域还是空白。更主要的是,欧美国家对蒸汽弹射器的技术封锁非常严密,连强大的苏联都只能使用滑跃起飞。中国如果能通过一艘废军舰而得到弹射器的技术,那可就太值得了。

不过,“墨尔本号”上的蒸汽弹射器,具体的运行部件已经被完全破坏,现在尚存的,只有一些大的构件,以及旁边安装设备预留的空间。它能够中国人提供的帮助,仅仅是技术思路和灵感。但仅仅是这些也已经是十分可贵的了。

于是,在经过一番考察之后,中国最终决定买下这艘船。1984年,中国造船厂通过华联船舶有限公司,以150万美元投标,最终购得了“墨尔本号”航母。交船时,澳大利亚方面反复叮嘱,这艘船只能用来拆废铁,不能干别的,而中国的代表也是满口答应。殊不知,正是这艘废铁一样的军舰,帮助中国敲开了航空母舰的大门。

当然,最终“墨尔本号”仍然被拆解了,成为了历史的尘埃。但是,它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。如今,中国已经入列了两艘航母,中国自产的阻拦索经历了多次的试验,最终被证明是可靠而耐用的。而且,在最新的“福建号”航空母舰上,中国直接跳过了蒸汽弹射器,用上了电磁弹射器。但是,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初的基础。正是老一辈军工人的富有跨越性的眼光,让中国的海军有了如今的局面。他们是我们的楷模,是永远的国家英雄。

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合作媒体、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信息仅供参考,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。联系本站网管,谢谢。

合作